查看原文
其他

老房有“喜”,海曙老房子的“新故事”

海曙发布 2019-05-03


迎亲、拜天地、敬茶……日前,一对新人在集士港镇新后屠桥村的一幢复古建筑内体验了原汁原味的中式婚礼。鲜为人知的是,承载这对新人甜蜜时刻的复古建筑在半年前还是当地不起眼的旧厂房,如今经改造取名为乡村婚庆大舞台,开启了“老房有喜”的新序幕。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发展,农村不少老房被长期闲置,成为沉睡资源,盘活利用潜力很大。“特别是美丽乡村建设基本实现道路、通信、水电等基础设施改善,闲置农房已完全具备发展居家养老、乡村旅游、创新创业等产业发展后劲。”海曙区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我区已经有农村尝试以盘活农村闲置房屋为突破口,为践行乡村振兴战略注入新活力。


1

废旧厂房变身新宠儿


古色古香的门窗、粉墙黛瓦的马头墙……沿着水泥路进入新后屠桥村,这幢复古大房子显得格外醒目。建筑整体外观呈现江南古典风格,将冬日的乡村点缀出几分生机与喜色。


    

    “去年8月开始正式改造,前后共花了4个月。”一手操作这台“换脸”手术的新后屠桥村党支部书记罗国云告诉记者,改造前,这里是一处旧厂房,可进行一些简单的工业初加工,后来几经承包出租,厂房带来的经济效益日渐式微,而且越来越跟不上时代发展,如同鸡肋矗立在乡间。


  随着新后屠桥村打造综合农业观光旅游村的工作逐步推进,这幢旧厂房也被列入了改造时间表。


  “我们村物产丰富,有2000多亩优质耕地,又接壤城区,建设农旅结合的新农村具有诸多优势。”罗国云说,打造乡村游,光有景还不够,必需得有能供游客休憩的场所。然而,根据相关政策,新后屠桥村并没有另建新房的指标。


  “没办法就想办法,通过把闲置旧厂房改造为乡村游配套设施,这条路走得通。”罗国云说,去年年初,他们就先启动厂房的外立面改造,还特地请来了两位精通甬派建筑的老师傅操刀,用的砖石瓦片也全是从附近村庄收集而来;去年8月,厂房租赁到期,改造由外到内。“经过村班子商量,我们决定打造一个有特色又有功能的新场所。”罗国云最后瞄准了乡村婚庆这个金点子。


去年底,旧厂房重披新衣,挂上了乡村婚庆大舞台的牌子。内部更是开辟出13间婚庆专厅,分别陈列展示老底子宁波人结婚时所用的器皿,用具等。“在这里,新人们可以体验全套传统婚礼流程,还可以了解相关习俗。”罗国云说,改造完成的乡村婚庆大舞台面积有1400多平方米,可一次性办30对新人的集体婚礼,还可以满足70桌的喜宴要求。


  目前,乡村婚庆大舞台已经完成了3对新人的体验之旅。“现在,我们还把临近的一处垃圾房打造成游客接待中心,计划在乡村婚庆大舞台门前开辟一处乡间草坪,就可以满足西式婚礼的需求。”罗国云说。


2

古村老屋迎来新生命


近年来,章水镇李家坑村一直是四明山旅游的一张名片,声名远播,游人如织。但是,细心的游客会发现,这个被称为“民居瑰宝”的古村落,早已不是当初灰头土脸、破旧不堪的模样,它正慢慢地出落成一个著名旅游胜地。



李家坑村

“旧式的模样,宜居的建筑,有这样的老房子才是李家坑。”李家坑村党支部书记李红伟指着村头几排雕梁画栋,古色古香的老房子说,无论怎样发展,都要保留古村原有风貌,这是李家坑人的共识。据悉,2012年,李家坑启动古民居整理式改造。改造过程严格执行“修旧如旧”。修缮老房子,拆除不协调建筑。那些可修可不修的,没有把握就坚决不动。



  经过近几年的整理式改造,李家坑村保留了古村的原有风貌和绿色生态景观,剔除了以往的杂乱和破败。尤其是“与鹿游”“环溪楼”“水云居”等院落保存完好,让游人切身感受到淳朴农家氛围。依托山水资源和民居特色,这几年李家坑村的乡村旅游步入发展快车道,年均游客量达10万人次。



朱梅村


放眼整个章水镇,越来越多人嗅到了旧屋老房蕴藏的巨大价值。在朱梅村,由港胞朱善佐先生捐赠的旧宅被改造成党群服务中心,除了设置有党员志愿服务室,还布置展览厅,展示、铭记章水籍“宁波帮”人士的相关事迹。这也是章水镇第一个正式的党建志愿对外窗口。值得一提的是,党群服务中心延续了旧建筑布局,内外保持原汁原味的传统民居风格。



崔岙村


在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中,崔岙村也迎来了历史文化和自然风貌保护的新阶段。“未来,我们要对崔岙村沿樟溪河两岸的建筑改造恢复为统一的传统浙东民居风格。”章水镇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崔岙村要不仅“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更要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典范。



  蜜岩村眼下也正对蜜岩小学旧址进行保护性修缮,计划将其“变身”成乡贤馆。


3

有形之手开拓新思路


“一边是闲置房屋无用武之地,一边是村庄发展急需基础设施,如将未列入文保范畴的农村老房子改造成民宿、文创基地等,大家各取所需,将是双赢。”业内人士介绍,坐拥广大农村地区的海曙要积极抓住乡村振兴战略的契机,充分发挥“有形之手”的作用,合理使用好一部分农村老房。



在这场改造中,规划是“牛鼻子”。以李家坑村的改造为例,李家坑村将新村建设与古村旅游开发统一规划,聘请专业设计团队,对村子总体景观进行深层次规划,充分挖掘闲置农房的价值功能。同时,顺势完成村里的管网、道路、绿化、公厕等基础设施的提升。



  规划的准绳始终贯穿村子建设全程。随着村子改造主体工作完成,来自宁波、杭州和上海等地的投资团队频频和村委会接触,在民宿方面寻求合作。“我们在选择合作伙伴时极其谨慎。”李红伟说,和社会力量开展合作,也需要看规划。尤其是双方在“先保护、后开发”这个前提条件上必须高度一致。


  “属地政府的有效作为,破解了管理越位、缺位以及错位等问题。”区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政府因势利导,通过“有形之手”发力突破农村旧房改造中各类难题,不仅为大刀阔斧推进旧村改造新村建设提供了新思路,也提升了村民对政府工作的信心。


  老房换新颜,带来了农村生活品质的提升,环境的改变,美誉度的提高,让原本默默无闻的村子有了吸引力。年过八旬的应义植是蜜岩村村民,看着村里的每一个变化,应老伯欣喜地说:“这些年,村里的老房子在变美,还吸引了年轻人来投资办民宿,来观光的游客也多了。”有同感的还有郑家村村民,作为近现代许多郑氏名人的“老家”,郑家村斥资对村容村貌进行全面提升,形成农业观赏、采摘、品尝、体验等为主的休闲旅游业态。


  “在保留原貌基础上进行修缮、改建,让每个有价值有故事的农村老屋化腐朽为神奇。”业内人士说,外与古树、古井、农田、青山同框组成永恒相守与现代浪漫的完美风景;内有电视、空调等现代设施的配套,改造后的老房子讲好新故事,势必成为许多人乐享田园生活的梦中老家。





记者:张立 通讯员:张琦 史媛

编辑:王杨乐


更多关注


新春伊始给自己定个小目标!

127名贵州职工海曙入职第一课:老师傅一对一传授


扫码查看更多新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